《道士下山》:我是看客甲

2015-07-03 14:08 阅读(?)评论(0)
文/满囤儿


        作为形式上的长篇、本质上的短篇集,徐浩峰的原著小说《道士下山》有着十足的段子化和片段化,而且其打斗场面过于讲究而在视觉想象上空间极小。当初陈凯歌公布要改编本书为电影的时候,我都惊了。这不是要啃硬骨头吗?不大刀阔斧地取舍一番,根本是不能满足电影的基本要求的呀!果然,电影版《道士下山》在内容上只保留了原著的不到五分之一,但是却对每一场保留下来的戏份进行了大胆的“电影化”,瞬间好看好玩了不少。


        原著中的何安下其实是个倒霉鬼。他在下山后,阴差阳错地卷入了许多事件和恩怨中。这些“卷入”有着高度的戏剧性,并透出了一股股的讽刺和幽默。可惜这些东西太绕了,陈凯歌肯定怕观众又得十年后才能懂,所以果断舍去。在本片里,何安下(王宝强 饰)更像是一个看客甲,下山后观战了许多事件和恩怨。只不过这个看客不像我们乃俗世中的看客,看看就罢了。何安下是修过道的,对所见之物有着下意识的思考。即便是想不通理不明,他也会主动去找如松长老(王学圻 饰)诉说诉说,然后再听其絮叨絮叨。于是乎,看客甲每每被如松一点即明。我等看客乙丙丁,只能自叹浅薄咯。


        看过原著我就曾试想过自己改编的话该如何取舍,当时我觉得形式上保留短篇集的特点,选取三个最具代表性的故事即可,分别是:药铺段落、太极门掌门之争段落,以及形意拳段落。因为什么活佛啊、军统啊、日本人啊、纳粹博士啊,都要么敏感、要么俗气。再加上偶更偏爱拳理探明,自然对太极和形意两大段落情有独钟。看过电影版,感觉真的是英雄所见略同。前两段陈凯歌也都选取了,只不过他并没有把形意拳段落单独展现,而是改了查老板的背景,接上了太极门的争斗。并且日炼月炼、枪挑汽车这些其它故事里的精彩概念和段落,也都被接在了太极门恩怨中。这还真是我之前从未想到过的改编方式。


        这种续接&糅合,让电影版的《道士下山》回避了短篇集的片段化。于是,本片最卖力的,是武术组和特效组。小说中一招搞定的方式在这里被打量的电影技术所取代。威亚特技、高速摄影、CG特效,都在打戏上亮足了本事。本片的打戏虽然属于功夫片范畴,但是在视觉水准上却有着魔幻片的魄力,在风格上也有着对动漫的借鉴。这也许就是陈凯歌所追求的独特玄幻感。


        原著中有很多怪人奇人,文字描述主要集中在其登场时的气场描写。电影是视觉化的,自然不能玩这种虚招。于是本片的美术组也跟着爆气了!他们给每一个角色都设计了颇有视觉侵略性的造型。其中侵略性最强的当属崔道宁(范伟 饰)和崔道融(吴建豪 饰)这两兄弟了。真真达到了让人一眼难忘的效果。作为资深看客,戏外的我们还能看出许多陈凯歌一生都念念不忘的主题。比如对“速度”的推崇。陈凯歌很喜欢把速度这一物理量作为解决戏剧矛盾的终极砝码。还比如两大绝顶高手周西宇(郭富城 饰)和査老板(张震 饰)的“不离不弃”。^_^
  最后修改于 2015-07-03 14:26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list/yule/c161202.shtml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