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文/满囤儿
过年回老家,媳妇指着奶奶院子里的一个不起眼的石碑问:“这是什么?”我瞄了一眼,随口告诉她:“泰山石敢当。”可是她的一句合情合理的回应,却瞬间让我的随意变得无比尴尬----“泰山石敢当是什么意思?”直到此时,我才发现活了三十多年,一直知道奶奶院子里有这个小石碑却从来不知道其具体意思。它的作用应该是祈求平安,可是它的故事和来历,究竟是人名还是地名,我还真是说不出来。可见,在我们的文化中,是存在疏漏的。这种疏漏以前只能靠文字阅读来弥补,如今却可以通过更加娱乐的方式。这不,回到家就发现原来山东卫视正在播出这部《石敢当之雄峙天东》,还真是帮我解了围。当由此开始追剧看下去的时候,我发现原来文化疏漏也可以用如此娱乐的形式来弥补啊。时代真是进步了。 作为80后,童年对本土文化的接受渠道中,很重要也很普遍的一个便是听老人“讲古”。那些神、仙、怪、将的故事,都经过那群爷爷奶奶的“添油加醋”后精彩不已。不过后来我发现,老人“讲古”其实大都来源于那几个在民间流传度甚广的名著。比如关于天界的神话故事,基本上脱不开《封神演义》和《西游记》。这两部名著较少涉及到的神仙,就比较可怜了。比如这位默默地“保平安,驱妖邪”的石敢当。由于在两部名著中没有出场,所以即便写着大名的石碑随处可见,但是其故事却远没有流传开来。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文化传承中的重大疏漏。 去年因为写剧本需要,查了好多天庭小神小仙的背景和故事,才发现原来很多天神在《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中的描述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再加上其它文学作品和民间的传说,这些神仙的版本争议可谓相当之大。比如关于玉帝的身份和性格,就有三大版本,以至于我不得不修改剧本以回避如此没结论的大坑。《石敢当之雄峙天东》则对玉帝进行了重点塑造。六小龄童饰演玉帝,在气场上相当给力。而对玉帝内心的挖掘,则是《石敢当之雄峙天东》的一大亮点。玉帝的“邪恶分身”奎刚(刘德凯 饰)在南方教化“三大难缠”的段落,就很好地补全了玉帝的另一面。 如今工作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内地人的阅读习惯在逐渐弱化,而追剧习惯在逐渐强化。于是,影视作品取代了书籍,成为了内地人现在积累文化素养的首要途径。对文化进行深度传播,也成了如今电视剧创作的一大责任。山东卫视近几年在这方面的努力,是业界公认的。无论是播出的剧,还是参与制作的剧,都不仅仅追求娱乐效果。《红高粱》对文学名著的充分演绎弥补了电影时长短所留下的诸多遗憾。《老农民》更是以一个平易近人的视角,将我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缩影。 《石敢当之雄峙天东》显然又是娱乐、文化、艺术的高度结合。立石敢当碑,是民间习俗;天庭三界的正邪较量,是我国的神话体系;超前的裸眼3D技术和强悍的CG特效画面,是让观众充分享受的视听冲击。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其实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石敢当这样,我们熟悉却又陌生的存在。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文化疏漏,会像本剧一样通过娱乐手段得到有效且广泛的弥补。
最后修改于 2015-03-12 17:01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list/yule/c161202.shtml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