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英雄》:传统文化,智慧当先

2013-12-09 21:06 阅读(?)评论(0)

文/满囤儿


        曾经看过不少综艺节目中做猜成语的游戏,不过真正把猜成语弄成竞赛和主题的,河南卫视的《成语英雄》还算是先行者。也正是因为他们把“猜成语,论英雄”做成了一个节目的主旨,不仅深入挖掘了成语中的文化底蕴,而且还用现代化的形式来进行包装,让我们看到了小小的成语,竟然有如此大的吸引力。猜成语,也不仅仅是一个游戏而已,而带有更多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


        《成语英雄》比简单的猜成语游戏最大的进步,在于在形式上的精心设计。比赛机制,让现场充满紧张感;而现场的掌控则让节目具备足够的娱乐性。最核心的,便是把常见的表演猜或用语言描述来让人猜,变成了一个人画画,令一个人猜。别以为这种形式只是为了炫耀一下平板电脑的便利性。这个小小的改变,彻底改变了猜成语时对选手的考察点。语言表述,更多的考察的是知识面,也就是智商;而用画面来进行表述,就更多的考察的是理解力和表达力,也就是情商。这也就无怪于上一期里,情商老师能够旗开得胜了。


        再一点,用画面来诠释成语,就不能依靠一些偏门技巧,而更多得依靠选手对成语本身的理解。一个是成语的现代意思,一个是成语的出处。从这几期里选手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但凡选手对成语的意思和出处比较了解的时候,寥寥数笔就能被人猜出;如果只是认得成语的那几个字,并不了解成语的意义和出处的时候,往往会造成越画越难以表达清楚的状况。这也是为什么蔡志忠老师的画,显然比选手的画好猜得多。印象最深的是上一期里的“身在曹营心在汉”,选手像直接画出意思来,结果失败。蔡志忠老师提示他可以用中国地图,也就是说可以用中国地图就让对方先了解到这是三国时期,然后自然好猜得多。可见对成语的了解的深度,才是现在这种比赛形式,最考验选手的地方。


        节目组找来的三个嘉宾更是体现了节目组希望节目能够在娱乐和竞赛之外,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价值。蔡志忠老师让我们看到了绘画做人人类最古老的表达方法和交流方法的重要性和可靠性。在有文字和语言之前,这可是我们老祖先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他总能够抓住成语本质来表现的那种敏锐视角,对观众而言也极具启发意义。钱文忠老师则通过其渊博的学识,为我们讲解成语背后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这些成语所蕴含的更深层的文化、历史底蕴。


        崔永元更多地为我们架设了一个沟通现代和历史的桥梁。有心的观众应该已经发现,该节目所挑选的选手,其职业身份大都带有鲜明的现代特征。大多职业都是近几年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信息化才出现的职业,甚至有的职业即便是在当下都是偏门冷门的。崔永元用他比较广泛的社会涉猎,为我们引荐了这些新鲜的现代化元素,然后在通过钱文忠老师的成语讲解,让我们看到了现代与古代的共通。


        这几年社会上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关心越来越多。我身边也有很多人投入到传播传统文化的事业中去。然而,很多传统文化的推广活动中,关注道德层面的工作偏多。很多人都希望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推广,来宣扬传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成语英雄》的意义,则是对传统文化中智慧层面的推广和学习。这一点尤其具备社会价值。毕竟随着社会的发展,主流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改变有时候带着强制性而不可逆,可是智慧永远是智慧,在古代和现代都能让人获益匪浅。目前《成语英雄》还只是初赛阶段,大部分成语也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等到进阶后的比赛,高手对决的时候,怕是要碰撞出更璀璨的智慧火花了。

  最后修改于 2013-12-26 01:05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