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满囤儿
对于走进商业院线,打算把自己和朋友接下来两个小时的生命都托付给一部选定的电影的观众而言,能够享受到“无尿点”的连续体验,是对选定影片的最大期待。至于导演是通过艺术的手法、技术的手法还是忽悠的手法,有时候并不是最重要。只要能让观众享受到连续的“无尿点”的两个小时,那么作为一部商业类型片,就已经是相当成功了,而其回报也一定是第二波、第三波、第四波......观众的欣然买票进场。《逃出生天3D》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无尿点”的效果。无论观众是否对消防员和消防事业有特殊情感,也无论观众是否觉得刘青云和古天乐已经在银幕上看了许多遍,只要观众付费进场,就能够信赖它会带着你专注地渡过接下来的两个小时。
其实就个人而言,我是对消防员有更深入认识的,因此当看到片中消防员秩序井然地出发,赶往火灾现场的这些镜头时,便已经情绪高涨了。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可能会觉得这些镜头拍得有点儿广告,有点儿主旋律。因为这些镜头特别出色地把一帮子已经具备了足够的专业素质的人的精神面貌展现了出来。就像广告只展现产品最美的一面一样,观众多半只是看得很舒服,却不一定会被触动。而我却不太一样,因为我有相对独特的一段经历。
我母亲是一名水质化验员,而当时我所居住的城市里,就在消防队院子内,有一个输水的终端。于是我母亲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去消防队里采集水样。年复一年,她目睹了一批又一批消防员的成长。她总爱讲给我听,说每一批新来的小孩儿如何惧怕爬楼,如何在训练中因为无法达标而被教官训斥和惩罚;然后过几个月再去采水样的时候,又看到这一批新人已经变得如何身手利落,勇敢可靠。彭氏兄弟通过几个镜头便表现出了消防官兵井然有序的、高效高速的行动力,而我通过这些如德国产机械元件般精密行动的消防官兵们,看到的是每一个新兵蛋子成长到如此优秀,所要走过的艰辛路程。
我只是一个小时候常常听说消防员们如何训练成长的人,便已有如此感触,那么那些真正接触过消防员,真正经历过这些训练和成长的人呢,一定感触更大吧。
也许是仍旧没能完全适应内地的创作环境,彭氏兄弟在《逃出生天3D》中没有在戏剧矛盾上发力。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试图通过一场火灾,去触摸社会人士的人性黑暗面。片中在火灾中求生的几路人马,只带有鲜明的社会属性和基本个性。这些角色的个性虽然鲜明,却大都只是社会表象层面。彭氏兄弟显然不打算用这么大的投资,去触摸内地审查敏感且模糊的底线。他们所发力的,是从技术的层面,让《逃出生天3D》达到全片“无尿点”的效果。于是我们才看到了上述的,能够触发有生活体验的观众回忆的消防员赶赴火场的镜头。
更能展现技术性“无尿点”的,是彭氏兄弟对电影技术的运用。用电脑特效制造逼真的火海,便能够让“火”离明星更近。以往拍这类镜头,由于没有电脑特效,又得保护明星安全,往往难以让火和明星离得足够近。现在则完全可以把明星丢进火海中,去营造更加惊险的情景,去让演技派明星演出更加真实的恐惧。再比如他们对3D技术的运用也相当有设计感。火海时飘于空气中的火星,在3D的效果下,离观众特别近,特别能把观众代入到灾难现场的绝望氛围中。还有那俯视电梯井的镜头,高空坠落物体的镜头,都充分利用了3D的优势,给了观众更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逃出生天3D》中没有正邪的较量,只有自然的无情和人类自身的顽强之间所形成的矛盾。这个矛盾在戏剧创作上张力欠佳,但是彭氏兄弟对希望和绝望的平衡控制极为精准。这群逃生的人好不容易抓住了一丝希望,随后便会因为某些原因而再度陷入绝望。绝望之中的人们,又会因为主人公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意志,而重燃希望。观众在这样不断的起起伏伏中,体验着电脑特效和3D技术带来的全新的视觉体验,哪还有心思去顾及膀胱的负荷?
最后修改于 2013-09-27 10:13
阅读(
?)
评论(0)编辑删除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