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派》:秦海璐帮影片实现本土化

2013-08-04 09:44 阅读(?)评论(0)

文/满囤儿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顶级的演员,就是连窗户都能装修起来的高手。肢体动作的模仿出彩,是连《青春派》里的非职业小演员都能做到的,而眼神上的准确则是只有被作为“戏骨”而找来镇场子的秦海璐才拿捏住的功力。在片中秦海璐饰演的撒老师有句台词,大概意思是“本来这不是我的班,但是我接手了,就会全身心投入,完全当做自己的。”这股子认真劲儿正是秦海璐作为演员的“倔”。她的这套“接手”原则用在演戏上,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荒诞喜感、讽刺性喜剧《青春派》。一部足以逆袭好莱坞,比肩各国喜剧经典的青春片。

 


        香港的无厘头喜剧曾经开创了一个时代,对内地观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于是当这些观众称为票房主力军的时候,内地的喜剧片纷纷山寨无厘头,来讨好这些爷。然而从近几年内地喜剧烂片如潮的情形看,喜剧该如何让观众笑,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儿。愚以为,喜剧最重要的,便是表演者对自己所演的角色、念的台词是否“相信”。这是衡量演员敏感不敏感,入戏不入戏的最重要指标,也是最做不了假的。内地喜剧烂片最大的通病,就是演员对自己所演的角色的唯一认识就是“我要搞笑”。于是他们并非真心的,而是发力去表演各种各样能让观众笑的东西,包括装疯卖傻、故意出糗、阴阳怪气地念台词等等。演员自己都不信的东西,观众如何会信?不可信的东西,即是无聊的东西。


        反观《青春派》中的秦海璐,便给出了喜剧片中的角色该如何去表演的范本。这个世界上,除了在职的中学老师之外,怕是没有什么人会真的坚信他们总在课堂上喊的那些口号。他们越是喊得掷地有声,对于我们这些高考过来人而言,就越是黑色幽默。于是乎,秦海璐去演这个有着坚定高考信仰的撒老师,最重要的不是去把那些口号喊得多搞笑,而是要从心里去相信这些口号。演技高的演员,就是能够从心里说服自己,让自己去相信角色所相信的东西。比如丹尼尔-戴-刘易斯就能把自己说服成林肯。秦海璐便是把自己说服成了撒老师。因为我们从撒老师的眼睛里,看不到她对其所说的和所做的有任何犹豫。秦海璐的目光极其坚定,她的的确确坚信高考就是一切,相信任何令高考有了污点的人都是有罪的。

 


        当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入戏状态的秦海璐的时候,《青春派》的喜剧感就从本质上不一样了。它不是搞笑片,而是真正的带有讽刺意味的喜剧。这种喜剧是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最具有接地气的属性。当角色从内在认知到外在表现都成了“真”的,那她就成了民族荒诞性、幽默性的代表。法国的《虎口脱险》、韩国的《阳光姐妹淘》、英国的《僵尸肖恩》、美国的《宿醉》,以及咱自己的《失恋33天》,都具备这样的特性。这些影片里的角色,没有一个认为自己是在搞笑,是为了取悦观众。他们都是坚信自己原则的人,却因为他们本身的认知局限,而变成了观众眼中的荒诞无比。


        如果大家喜欢看每年年终的大总结的话,会发现全球各个地区的年终票房冠军,往往是本土化接地气的喜剧片。在好莱坞强大的视觉冲击下,除了印度可以抗衡外,全球的大片均已告失守,唯独总会有得民心的本土喜剧才能上演以小博大。这些喜剧的共同点是本土化,角色全部都够“真”。而做到了本土化,就实现了差异化,就有了足够挑落好莱虎的武器。秦海璐把撒老师演到了“真”的境界,帮助《青春派》实现了100%的本土化(别国没有高考,没有撒老师这样的角色),也就让影片握住了逆袭好莱虎的利刃!

  最后修改于 2013-08-04 09:45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