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尼亚传奇3》:把希望摔成失望

2011-01-10 08:34 阅读(?)评论(0)

文/满囤儿


        投资减少了将近一半,还紧赶着潮流做成了伪3D,怎么看《纳尼亚3》都是一个讨不了好的作品。底气不足嘛!在我们喊过了“别拿《指环王》来要求它”和“别拿《哈利-波特》来要求它”之后,似乎我们又得继续降低标准,喊一句“别拿《守卫者传奇》来要求它”了。对于一向对商业类型片比较宽容的我来说,这部影片的观赏过程,可是如此形容:经常被影片突然出现的某些环节吊起胃口,感觉这片子“还是很有希望的嘛”,结果没过多久就会感到希望像泥巴一样被摔成了烂泥,失望的感觉紧随而至。尽管这种感觉并不全是由于影片素质导致,但是希望和失望如影随形,起起伏伏,让人总感觉不怎么舒服。

 


        从制作来看,影片素质不俗,对小说的改编中规中矩,特效场面也很精致,角色塑造上也比前两部要鲜明,对于仅1.4亿的制作费而言,已经算是相当合格了。可能很多读过原著的,或者迷恋影视100部最佳剧本的影迷们会对本片的故事嗤之以鼻,但是我认为本片在儿童文学改编中,算是比较适当的典范。《纳尼亚传奇》的小说是上世纪50年代的作品,并且以6到12岁的儿童为最核心读者,这就决定了其故事性要远逊于冒险性历程。儿童读书,不像成年人,能用两个小时时间,在书店里站着就一口气把一部长篇小说给看完。他们读书的片段性很强,往往一次只能了解到一个小段落,读完一本书往往要十几天,甚至一两个月。对于这种阅读方式而言,太过于精密的故事反而会变成理解障碍。一般的儿童读物,都是在初期就设定好一个明确的冒险方向和目的(最典型就是凑齐某些神物就能拯救世界),然后把冒险的过程利用某种手段进行分段,使得每段小经历都可以看做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读者看完。分段的方法最常用的就是利用王国或海岛之类的地域限制。这样一来,小读者就可以利用每天的一点儿时间,看主人公们在某一个王国或海岛发生的一个小故事,而不用费脑子想整个故事。 故事太复杂,小孩子还睡得着么? ^_^


        本片就这种思路而言,非常对路。影片仅用了5分钟左右时间就把三个主人公带回了纳尼亚世界,而此时凯斯宾王子的黎明踏浪号已经在冒险的路上了。关于凯斯宾王子为什么要驾船出海,这么大的一艘船是怎么出现的这些繁复的环节一概省去,利落。之后众人来到一个海岛稍遇波折后,便立刻明确了冒险的方向和目的:寻找七勋爵,拿到七把宝剑,召唤狮王阿斯兰,打破魔咒除掉魔怪。整个影片的路子一下就清晰了。可是问题来了,7把宝剑,如果一把一把得到的话,这故事得讲成电视剧了,如果一口气都得到,又显得不够跌宕起伏。于是影片把得到宝剑的过程分成了两块,前三把宝剑是一把一把得到的,形成了一个历程性的冒险;后来3把宝剑是一块拿到的,节省了时间;最后一把宝剑则留了一些悬念。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能够在不超过两个小时的时长内完结,又不缺乏冒险感和起伏波折。算是一个很聪明的设定。这种将影片从故事变成冒险的方式思路清晰,很给人以希望,可惜影片最后的解决方式实在让人不过瘾。只要召唤出阿斯兰后,啥问题都解决了,果然十足十的儿戏感。毕竟,说本片改编的好,也只是针对那些愿意在电影中看冒险的人而言。可惜的是,大部分影迷并不是喜欢冒险多过喜欢故事的小孩子,那自然只能对本来算是不错的剧本说抱歉了。

 


        在投资本来就减少的情况下,还被强制转换成了伪3D,本片最让人捏一把汗的就是特效的分量。影片为了维护魔幻史诗的感觉,经常展现大全景。在俯视镜头下,黎明踏浪号在大海的怒涛中航行,看上一两次觉得还挺壮阔,看上七八次就没啥感觉了。由于是以冒险为主,影片中出现了好几处岛屿。主人公每次发现一个岛屿,都会有关于岛屿的大全景N多秒。从远景看,每个岛屿都非常庞大,且地理外貌极为独特。从视觉上讲,这种镜头真的很有冲击感。可是之后的故事,主人公们在岛屿上的活动范围却非常小,往往不足一个学校大。角色们在岛上简单发生点儿剧情就走人,地图探明度仅3%,这又与刚才的全景中岛屿的大气相悖了。于是,大岛屿的那种魄力一下就空了、虚了。本来还对影片的冒险史诗气质有所希望,结果这希望转瞬间就会变成小家子气的失望。不是么?


        最后,也是最让人觉得胸闷的就本片的3D。伪3D带来的恶劣体验再次让人忍无可忍。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下本片的3D让人很不爽的原因。首先,影片的拍摄是按照2D的理念来拍的,是后期被人转成了3D。本片导演迈克尔-艾普特是一位比较老派的导演,对于电影的基本语法很熟稔,但是对于3D的创新语法则几乎没有任何敏感。影片虽然大魄力的壮观场景不少,比如说水墙、巨龙、大船、海怪等等特效场面,看上去很有冲击力,可是却没有哪个镜头是专门针对3D设计的。3D用得最好的境界是如《阿凡达》般让人忘了3D的存在,活在一个真实的立体世界中;次一点儿的也可以像《生化危机4》那样,利用向观众扔匕首之类的镜头吓唬观众,以时刻提醒着观众是在用高票价欣赏3D电影;最次的情况就是《最后的风之子》和《诸神之战》那样,既没有真实感又没有针对性镜头,同样让观众忘记了3D的存在,以为自己看得是画面暗了两个级数的2D电影。很明显,本片就是最次的那种情况,既没有真实的立体空间感,又没有针对性的唬人镜头。看看《阿凡达》那茂密的潘多拉星,前景、中景、后景都有样貌奇异的植物,形成了多层次的空间,配合上3D效果,便有了强烈的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不自觉想抚摸一下近景处漂浮的种子。《纳尼亚传奇3》又是怎样做的呢?它给了你一个一望无际的、白花花的沙滩。晕哦,这一大片沙滩在3D的效果下,有层次感么?尽管这片沙滩很没,很想让人躺上去晒日光浴,可惜对于3D而言,互相都没有加分啊。既然没加分,那凭啥加票价呢?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yule/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