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陈凯歌还是不太会编啊

2010-12-07 11:05 阅读(?)评论(0)

文/满囤儿


        在《赵氏孤儿》的演职人员名单中的编剧一栏中,我看到了有且只有一个的名字----陈凯歌。于是我立即意识到,一场天雷滚滚的灾难即将到来。要知道,在编剧一栏中只有陈凯歌一个名字的电影到目前为止,除了本片外只有一部,就是那部足够载入电影烂片史一千年的《无极》。一直以来,我始终认为内地的几位最大牌的导演,除了姜文外都在编剧能力上有严重的欠缺。冯小刚算是相对好一些的,张艺谋和陈凯歌两人在导演和编剧两项能力的落差最为严重。《赵氏孤儿》再次印证,让陈凯歌自编自导,是一件极为不靠谱的事情。陈凯歌这个人还“实在”,不太会编啊!

 


        影片在整体结构上采用了相当标准的三段式,而且是有明显分界的三段式。这一点让人觉得很汗,因为呆板到了极致。以赵氏孤儿(赵武)的年龄(三个不同年龄段的演员)变化,本片可以分为:婴儿的赵武期、七八岁的赵武期和15岁的赵武期。这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基本上是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段落内的起承转合一板一眼,完全是按照电影短片的模式规规矩矩地拍。可是比较要命的是,这三个段落在角色上是连贯的,在情感关系等方面却是割裂的。换言之,没有情感和角色关系的递进和关联,这三个段落完全可以看做是三个故事。也许是陈凯歌拍《梅兰芳》的时候被人夸了一句“前三分之一真牛”,就想到可以把影片分成三个段落单独拍,然后撞大运也能撞上其中一个段落出彩吧。结果还真是这么回事,很多观众就还真再次认为影片的第一个段落不错,却在第二个段落笑不拢嘴,然后又在第三个段落不痛不痒。拜托,这是一个很严肃的正剧好不好?这三个段落一个段落一个味儿,到底是你的导演功力太过炉火纯青了,还是编剧功力太过大笑江湖了?风格不连贯、情感不连贯、伏笔不连贯、角色关系不连贯,这“三段式”剧作法到了陈凯歌手里,还真是运用得贴贴切切啊。


        拿实例为证,影片第一段里黄晓明被王学圻砍伤了左眼,镜头只给了黄晓明面部的一个很“不爽”的特写。到了第二段,小赵武一看到黄晓明就说:“我认识你,你是干爹的仇人。”这也太莫名其妙了吧,当初王学圻砍黄晓明是要惩罚他“愚蠢”,而不是怪责他放走了赵氏孤儿。黄晓明再不爽,也不会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与自己的顶头上司扯破脸皮吧。可是第二段给我们的信息,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对于黄晓明这样一张足够迷倒陈凯歌的帅脸而言,一道破相的刀疤就足以令其自毁前途,与自己的主子决裂。可以说,黄晓明一直要找王学圻报仇的动机,不是影片通过电影语言交待出来的,而是观众自行猜测出来的。于是,腐女们又有了YY的空间。另一种比较官方的解释是,黄晓明和葛优都因为目睹了范冰冰的死而受了极大的刺激,所以才会那么执着地要“合谋”干掉王学圻。这个解释也只是亡羊补牢一般的,观众从电影里并没有得到明确的电影镜头来阐释,否则大家看到葛优和黄晓明在密室中对话,也不至于笑得前仰后合了。角色的动机自然要靠一些细节来揭示,而不能是想当然的后期解释。没能在剧本里便解释清楚,错不在编剧,在谁?

 


        第二个剧作上的脱力点,就是陈凯歌在对程婴(葛优 饰)的身份进行了变更后,对其重新设计的行为动机不够服众。在陈凯歌的想法中,程婴不再是赵盾的门客,于是之后的一连串事件都变成了偶然事件。程婴这样一个小人物需要被一系列的偶然事件推着,以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涌向最后的心态。可是说句实话,陈凯歌重新编写的这一连串事件,不管是偶然性还是推动力,都远远不够。可以说,具体看过程婴的这一番经历后,从我个人角度上出发,我并不认为程婴非得变成后来的心态不可。也就是说,在程婴这段遭遇中,我没有看到他每一步错误都有“必须要这么做”推动力。要知道,经过丧子、丧妻等一系列打击后,我们看到程婴从心态上和价值观念上都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极度严重的转向。可是一步步推动这个转向的过程却并不足够波澜。至少的至少,陈凯歌应该在这一段偶然事件中,要在短时间内让程婴迅速经历大喜大悲的两三次转换,一个人的心态和价值观念才有可能从根儿上发生转变。程婴只是紧张兮兮地经历了一番煞有介事的摆布,就完全变了一个人?反正我觉得可信度有水分。如果是一个剧作高手,这一段应该能把命运的残酷性设计得更让人觉得“恐怖”。(这个技法,可以参考科恩兄弟的部分作品。他们是设计命运操手的真高手。)


        在情感的连续性上,本片也并不算通畅。比如在第二个段落里,主要交待了赵武在屠岸贾和程婴之间情感倾向的一种徘徊状态。于是在本段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家长里短一般的设计,几乎就是一个家庭伦理剧的套路。赵武一会儿倾向于干爹屠岸贾,一会儿又因为程婴的努力而回复到“亲爹”程婴这边来。如此反复虽然沉闷,可终究还不能算是错。让我不太理解的是,第二段的末尾,程婴经过了不懈努力,甚至说出了与屠岸贾协议不准说的秘密这种必杀技,终于将赵武的情感倾向拽回了自己这边。然而,影片进入第三阶段后,赵武却义无反顾地完全倾向了屠岸贾,基本上不再给程婴任何机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幼年赵武的结局怎么和少年赵武的开头完全接不上茬呢?


        另外还需要提一些影片之外的事情。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影片还有大量的戏在拍摄后因为超时而被删掉了。个人认为,这根本不能成为影片不顺畅的开脱之辞。在好莱坞,很多导演都不适应制片厂不允许自己改剧本,只能严格按照剧本的场次进行拍摄。我觉得这并不一定是坏事,虽然从一个角度看限制了导演的天马行空,可是又从另一个方面保证了故事的完整性和流畅性。如果陈凯歌只是因为剧本里戏写得太多了,拍出来太长,迫不得已剪掉了很多戏而造成了影片如此不连贯的话。那真是太可惜,太可惜了。总不能为了满足编导的诉求,就得看三个小时或四个小时时长的电影吧。如果不看“足版”就必须忍受《赵氏孤儿》这种残缺品,那也是真悲哀。把事件写全写细固然是编剧功力的一个层次,可是能够在规定的时长内写全写细并且还不带废戏,那才是编剧功力的更高一层功力。由于没看过足版的《赵氏孤儿》,不晓得陈凯歌是否曾经把本片写全写细过,所以偶也不清楚他的编剧功力是否达到了前一个层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离后一个层级还很远。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yule/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