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人们捧出英雄,英雄却舍弃他们。

2010-09-07 10:06 阅读(?)评论(0)

文/满囤儿


        尽管在2008年AFI(美国电影学会)排出的百年各类型电影十大佳片中,《正午》在西部片类型中高居第二名,可是在分析类型电影和电影类型的书籍中,被大篇幅解析的西部片却总是排名第一的《搜索者》。很多影迷都会感到迷惑,为什么一直被誉为最经典西部片的《正午》却无法被作为西部片的模板来进行分析。其实,虽然《正午》齐集了西部片的所有特征元素,但是在这些元素的组合上,却和西部片有许多不同之处。它所蕴含的超高的文学价值和强烈的象征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西部片范畴。

 


        首先我们来看看影片中是如何将西部片传统元素颠覆的。传统西部片都是牛仔去找恶人复仇,而本片是越狱的恶人米勒来向抓捕他的警长凯恩报仇;传统西部片牛仔骑马扬鞭是洒脱和不羁的象征,而本片中角色骑马是为了逃命;传统西部片的主人公都是枪枪毙命的神射手,而本片的枪战部分则显得非常灰头土脸;传统西部片的女性都是男人的附属品,而本片中的新婚妻子艾米却在最后时刻射杀匪徒,救了警长老公一命;传统西部片的警长都是受人爱戴一呼百应,而本片中的凯恩却成为了众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孤家寡人;传统西部片都是正义与邪恶势不两立,而本片却模糊了正义的边缘,看似战胜了邪恶,理当代表正义的警长在片尾竟然抛下象征正义的警徽,和爱人艾米拂袖远去。可以说,凯恩是在时势所逼下,不得已地成为了英雄。可是这个被人们“捧出”来的英雄,自然没有义务去继续保护这些令人大失所望的愚民。于是,他选择了舍弃他们。


        超越类型限制,本片是影史上第一部采用真实时间的影视作品。影片通过多次出现的钟表和巧妙的剪辑令观众察觉不到故事时间(story duration)和放映时间(screen duration)之间的差别。从影片开头凯恩结婚时,钟表第一次出现,指针显示“10:40”开始,到米勒抵达小镇,钟表最后一次出现,指针显示“12:00”为止,全片一共出现了14次钟表。正是这14次钟表提示画面,将观众的80多分钟和凯恩的80多分钟实时联系了起来,营造了前所未有的紧张感。同样的技法,在近50年后的美剧《24小时》中被再次发扬光大。

 


        围绕在主人公凯恩身边的除了真实的时间流动,还有奥斯卡最佳歌曲《Do Not Forsake Me》。影片并没有把主题曲简单地放在结尾或作为插曲放在某个段落,而是让这首歌曲在片中时常响起。在凯恩苦苦寻觅能够并肩作战的人却四处碰壁的时候,这首歌响起过;在凯恩终于解决了敌人,在大家不解的目光中携美人远去的时候,这首歌也响起了。一首相同的歌曲,放在了截然不同的情景下,歌词中的“forsake”(抛弃)一词便引申出了两种不同的寓意----民众抛弃英雄和美人抛弃英雄----一个是冷峻的嘲讽,一个是浪漫的情怀。影片正是通过这些手段,将原本模式化的西部孤胆英雄人格化了,从而开创了“心理西部片”的先河。


        然而任谁都没有想到,生于奥匈帝国(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导演弗雷德-金尼曼(Fred Zinnemann)竟然没有让影片仅仅停留在西部元素和浪漫情怀的重组上。1941年拍摄了首部长片后的金尼曼完美倾向越来越重,每部作品都会走在时代的尖端,都会尖锐地提出对社会问题的反思。本片就运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挺身而出抵抗邪恶势力的重要性,从而一针见血地讽喻了当时横行于美国的麦卡锡主义。本片编剧卡尔-福尔曼也因此受到了“非美活动委员会”的传讯和迫害,不得不移居他国。正如即便远去人们依然会记住英雄一样,优质的电影不会为社会环境所毁,终将流传万世。


原文刊载于《宝安日报》,转载请注明。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