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黛拉的非凡冒险》:吕克-贝松的熟练活儿

2010-08-04 09:50 阅读(?)评论(0)

文/满囤儿


        如果按照吕克-贝松当初许下的“一生只拍十部电影”的诺言,《阿黛拉的非凡冒险》就是一个本不应该出现的存在。如果我们把电影看做是导演的孩子的话,那本片充其量是儿孙满堂的吕克-贝松一不留神制造出的一个私生子。二十多年前便已经被誉为是“编、导、制、演、剪全才”的吕克-贝松,对导演电影这项工作已经熟练到信手拈来了。当一个导演把拍电影做成了一项熟练工种的时候,他是否还能保证作品的独一无二属性呢?很多类似作品都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从吕克-贝松的早期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每一部的主人公在身份和性别上都有很大的区别,电影的题材也多种多样,但是影片关注的,始终是这个人(或几个人)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思索和追求。《碧海蓝天》里的两个潜水运动员,虽然性格迥异,但是都在通过不停地打破潜水记录来追寻自身价值。性格的不同,导致了两人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尼基塔》中的女杀手和《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男杀手,因为两人成为杀手的原因和经历的不同,最后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完全不同。主动成为冷血杀手的莱昂选择了热血一把,为救人而牺牲;被动成为杀手的个性少女尼基塔则选择了突然消失,甩给人们的只有一张冷冷的留言。《第五元素》的科幻背景和《圣女贞德》的战争背景下,米拉-乔沃维奇所要做的也同样是重新认识自己,并确认自己的存在价值。这些不同的角色,都在追寻自己的存在价值的道路上不断地做出选择。这些选择有些看上去似乎和他们的个性相悖,却又都在情理之中。因为只有不断地改变旧自我,才能实现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从这方面来看,吕克-贝松的影片虽然都很有商业卖相,实际上却是相当文艺的。


        一直到吕克-贝松的第十部导演作品《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他都仍旧坚持着这种追求。无论影片的外在表现形式如何变化,他的电影核心始终还是角色通过遭遇的改变,开始重新对自我进行认定。可是十部约定结束后,从《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2》开始,到现在的《阿黛拉的非凡冒险》,影片不仅外在形式完全商业化,连内在追求也明显走向商业电影的那种缺乏考究了。虽然说吕克-贝松的导演作品从第八部《圣女贞德》便开始令人失望,但至少我们还能从中看到他一贯的追求,可惜到了这第十一部和第十二部,连追求都看不到了。

 


        好在缺少追求不代表看无可看。多年的历练使得吕克-贝松对观众的口味了如指掌。《阿黛拉的非凡冒险》从故事选取、人物设定、演员甄选等先期环节,到画面表现、背景配乐等后期工序,都显示出了吕克-贝松对电影生产线的纯熟掌控。只要是魔幻冒险题材的故事,就算是其他环节烂到渣,也能够吸引很多观众去体会非现实的100分钟。毕竟在现实社会中郁郁不得志,期望到魔幻世界里放松的人可谓大有人在,因此,即便像《波西-杰克逊与神火之盗》和《诸神之战》这样并不良好的魔幻片子,也照样有很多人看,照样有不错的票房。从故事选取上来看,吕克-贝松的文艺眼光可能下降了,可商业眼光却绝对算得上是提升了。主人公阿黛拉的个性设计也非常出色。尽管露易丝-布尔昆无论从外形还是从演技上都难堪此任(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位主持人能够获得此角色耍了什么手段),尽管这个角色没有因为寻找自身存在价值而发生个性成长(魔幻片似乎大家也就不关心这个了),但是该角色一出场便带出的个性气质已经足以让大部分观众满意了。这个角色有点儿类似于《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娜塔莉-波特曼----女人的身体,男人的做事风格,既雷厉风行,又颇为自恋。估计很多女观众都会喜欢上这么一个很强势的女主人公吧。


        要说吕克-贝松给魔幻冒险片带来了什么新鲜元素的话,法式喜剧应该算是最闪光的一点了。虽然他本人导演的作品没有喜剧片,但是在他编剧和制片的作品中,却有很多在类型片中融入大量喜剧元素的尝试。最典型的就是《出租车》系列的后两部。从本片的几位配角那里,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法国演员在喜剧表演上的独有魅力。那个总是收紧嘴唇,脖子从来不扭动的督察可爱得都可以冠之以“萌”了。一级一级削减的破案时限更是一场绝妙的冷嘲。


        没有逻辑大硬伤的魔幻冒险、轻松有趣的法式幽默、个性鲜明的主人公、与真人场景流畅接合的CGI,在吕克-贝松娴熟的导演下,《阿黛拉的非凡冒险》可以称得上是看点满满、轻松有趣。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就算它缺少了吕克-贝松一贯的深层追求,就算它比吕克-贝松之前的平均成绩低上一个量级,又有什么关系呢?对于我这个喜欢自杀脑细胞的人来说,也无非是一个人看和两个人看的区别而已哈。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yule/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