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闭岛》:三种惊悚一股绳

2010-06-06 10:10 阅读(?)评论(0)

文/满囤儿


        提到悬疑片和惊悚片,人们第一想到的必然是希区柯克。多少年来,只要是有惊悚新片问世,一定会被人拿来和希区柯克的经典作比较。甚至很多资深影迷对惊悚片的评价方式就完全是希区柯克框架,稍有不同便会嗤之以鼻。其实打造惊悚效果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被人们称为“电影社会学家”的马丁-西科塞斯,就在《禁闭岛》中糅合了更多的惊悚手段,为全球影迷展现了惊悚片全新的可能形态。

 


        笼统一些说,电影制造惊悚感的常用手段有三种,其依赖的元素分别为故事、视觉和心理。第一种多出现在悬疑片中,通常是用一个充满悬念的故事,让主人公带着观众经历多种偶然事件,进而一步步揭开迷雾的真相。代表作品有《西北偏北》和《后窗》。第二种多出现在恐怖片中,通常是利用突然出现的异状画面来刺激观众的视觉,以达到惊悚的目的。例如每次谈起《惊魂记》,必先提及的那段浴室残杀。第三种则通过角色的心理畸变,产生一个极度扭曲的人物,并借由其癫狂的行径,造成无可言状的心理压抑。这个领域的巅峰无疑是库布里克的《闪灵》。


        《禁闭岛》在惊悚效果的设置上将这三种手段拧成了一股绳,令那些资深影迷都不得不和普通观众一样叹服于老马丁自由却巧妙的掌控。在影片开篇,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联邦执法官Teddy和搭档来到禁闭岛上的精神病院后不久,故事走向就发生了陡转。一张写着“谁是第67号病人?”的纸条瞬间打乱了调查行动的既定步骤。一个充满悬念的故事即刻被铺展开来。伴随着Teddy别扭的花领带、额头的伤口、奇异的梦境、以及每个角色名字的不断涌现,仿佛每一个细节都暗藏玄机,可是又看不到明显的联系。只要这个故事在继续,惊悚之感便蔓延在整个电影空间了。

 


        当你对故事走向满眼未知之时,你便发现自己又掉入了老马丁第二个惊悚圈套里。老马丁在描述精神病院的场景时仍然采用擅长的写实风格,让这份压抑和紧张感极度真实;而在描述Teddy的梦境时,又会精准地辅佐以CG技术来实现畸形色彩。然而令人惊讶的是,随着Teddy逐渐走向精神病院的最深处,真实环境的昏暗和幽闭,更胜梦境的复杂。观众的视觉体验和主人公Teddy的内心世界一起,进入了亦真亦幻的新境界。真实感的画面里不时出现超现实的视觉元素,不免更加让人头皮发麻。


        老马丁之前的每一部作品,都可以称得上是心理成长的史诗。本片的所有故事只持续了4天,却仍然无碍莱昂纳多展示角色心理上的不断变化。4天时间,Teddy的内心发生了一般人40年都不会经历的扭曲回转。他既是悬疑气氛摆布的玩偶,也是传递惊悚表情的镜子,更是心理压抑的施与者。我们既看到了环境对Teddy的影响,又看到了其对环境的反影响。在影片中,Teddy从平静渐渐进入了癫狂,让观众看得触目惊心;Teddy从癫狂进入平静,让观众看得心有戚戚;Teddy从平静进入莫可名状的第三境界时,则让观众看得脊背发凉。随着Teddy心理状态的改变,角色的压抑通过精湛的表演直接施加在了观众心上。


        在经历了如此“混乱”的一段故事、视觉、心理体验后,始终屏息的那口气在最后时刻被畅快地吐出了。我们似乎明白了一切疑团背后的“阴谋”。就在大家准备开始回味影片三种惊悚手段的精妙杂糅之时,老马丁在最后一分钟再次玩出了惊人的一招。这一招超越了人们对悬疑和惊悚的既定思维,感觉上无异于在万丈山巅一脚踏空。


原文刊载于《南方人物周刊》,转载请注明。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