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擂台》:忆起我们最爱的故事

2010-06-04 08:45 阅读(?)评论(0)

文/满囤儿


        尽管《打擂台》没有当下的一线明星,宣传攻势也并不强烈,但是很多人尤其是很多影迷们都在四处询问关于这部电影的事情。为什么?因为仅仅凭借一部预告片,它便给我们透露了这样一个讯息:这就是我们曾经最爱的故事。没错!《打擂台》的故事核,就是儿时我们曾经非常迷恋的那一类故事。看着《打擂台》,就好像看到了我们小的时候,煞有介事地山寨香港功夫片,哼哼哈哈的岁月。


        故事的格局并不大,戏剧矛盾就发生在两个门派之间。虽然看上去旁枝情节很多,但是这些细节最后都归结到了同一个情感元素上----武者之魂。从这一点往回看,便发现影片中的众多角色,并不是随便堆砌的树叶,而是从武者主干上生发出的不同树枝。泰迪罗宾是远离现代却已然进入超凡境界的反传统宗师,陈观泰是隐忍负重的大师兄,梁小龙是火气方刚的小师弟,陈惠敏是古老武学和现代商业思潮碰撞下的举棋不定者,黄又南是从传统武学思想中找回了被现代物质文明毁灭的那种精神状态,李海涛是年轻人中保有传统武者思想却变成了异类的代表,贾晓晨是有知恩图报的美德却尚未领悟武学精神的准弟子,还有最后一个是那个鼻涕虫(忘了演员叫什么了)则是现代年轻人所有的浮躁心理的集合体。如此一来,这些角色之间的每一场对手戏,都是传统武学在当下社会潮流中的遭遇的体现。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最爱的故事不会仅仅停留在正邪对抗上,而是更关注武者们在当下社会的生存状态以及武者哲学在新时代的新体现形式。小的时候,我们有那个时代的经典,现在我们则需要新的经典来为我们诠释我们最爱的故事。


        影片伊始,黄又南就是一个拆迁势力的代表(典型的当代社会焦点问题),一下就把新的矛盾堆在了传统武者面前。继而鼻涕虫鼓动陈惠敏组织商业擂台赛,对照着罗新门武馆变茶楼的事实,又把现代商业价值观摆在了传统武者面前。这两大新困境把几位老武者可谓是搞到了焦头烂额。此时作为已经超凡的宗师姿态登场的罗新师傅适时苏醒,变成了解开这团乱麻的领军人物。正因为罗新师傅昏迷了三十年,他才能成为唯一一位用传统思想解决现代麻烦的钥匙。在他看似无厘头,实则隐含武学智慧的“胡闹”过后,所有现代武者心中的困惑都被消散了。而更年轻的新时代武者则更是领悟了武者之魂的真谛。正所谓老将出马,一个顶俩,泰迪罗宾超凡的气场把罗新这位反传统的宗师演绎得入木三分。通过梁小龙回忆师傅的那一幕,所有观众都理解了一个词汇----“鄙夷天下”。


        故事很好,而且是我们曾经最爱的那一类,不过也得讲得好才能迎合日新月异的观众口味。对于那些老港片影迷们,只要有这一票老演员就足够了,可是新影迷该如何吸引呢?导演郭子健和郑思杰都是编剧出身的年轻电影人。两人之前编剧的作品,既有充满时尚性感元素的《神偷次世代》,又有幽默的都市爱情喜剧《干柴烈火》。两人对新一代电影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对视觉上的诉求非常了解。如果说故意做旧的拉丝和墨点,以及师徒同唱《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桥段都是照顾老影迷的话,那么在武打戏中穿插漫画帧的手法则十分吸引年轻观众。影片还在几个老演员中间灵活插进了黄又南、贾晓晨等新生代演员,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审美”情趣。无处不在的幽默元素也冲淡了怀旧气氛和深奥哲学会令部分观众感觉沉闷的可能。片尾曲更是《万里长城用不到》的现代翻唱版,令影片和《叶问2》的那种民族大义划清了界限。


        我们爱一个故事,是因为关心故事中的人物,是因为赞同故事暗含的人生哲理,是因为喜欢讲述者的声色并茂。“不打就不会输。要打,就一定要赢!”这句话是罗新师傅三十年前的处世哲学。放到30年后,听上去似乎有些愣。不过,就是这股子愣劲儿,拥有那永恒的独特的魅力,成为我们永远最爱的故事。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yule/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